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利资讯 >> 特别推荐
中国水利报:山丘之下 生命至上——我国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发挥显著防灾减灾效益

作者:   来源:中国水利报  时间:2015-06-25 20:22:00

记者 陈静

  519日凌晨2时,福建宁化县安乐乡谢坊村,大雨如注,村支书李新文收到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发布的山洪预警信息,迅速用手摇报警器发出紧急转移警报:“山洪要来了,所有人马上转移!”村干部们也一路鸣锣呼喊,逐户敲门,组织转移。很快,居住在河边和低洼地带的500多名群众都按山洪防御预案紧急撤离到安全地带。“谁能想到雨会这么大,多亏了村干部及时通知转移。”在应急安置点,从谢坊村被转移出来的黄根火、刘四金夫妇说。当天中午,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将他们家的房子冲毁。因转移及时,村里无一人伤亡。

  在无情的山洪降临前,能否为鲜活的生命赢得时间,是对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的考验。

  今年4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9次强降雨过程。面对接踵而至的暴雨洪水,近年国家重点建设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再次发挥显著防灾减灾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湖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15个县(市、区)利用已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累计向相关17.5万责任人发布转移预警短信132万多条,启动预警广播7900余次,累计转移危险区群众约33.1万人次。与多年同期均值相比,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明显减少。

  一把防御山洪的“生命保护伞”,已在山丘之下为百姓撑起,这是运筹帷幄、科学部署的责任担当,更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使命召唤。

  以人为本主动防御 牢筑生命屏障

  山洪灾害是当前我国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灾种,重点防治区面积11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1.5亿。2010年,甘肃舟曲等地暴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当年全国因山洪灾害造成3887人死亡、失踪,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总人数的92%

  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对防汛抗洪提出的根本要求。

  201011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启动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近120亿元,实施范围达到2058个县,覆盖了超过一半的陆地国土面积,涉及范围广、人口多,组织实施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前期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基础上,水利部、财政部又确立了20132015年进一步补充完善非工程措施体系、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建设任务,已累计下达中央投资116亿元。

  如今,这些项目正在发挥着作用,为山丘区民众的生命安全设置起山洪警戒线。

  雅安市名山区朱场河山洪沟,直接威胁城镇、集中居民点或重要设施安全,且难以实施搬迁避让的1650条重点山洪沟之一,是20132015年度任务中明确要求防洪治理的地方。今年4月,记者来到这里时,中峰乡四包村罗文玉家的新建房已经住了一年多。“我家的房子就是在前年发大水时被冲毁的。”罗文玉说,如果不是有防洪治理工程,肯定不敢在原址建房。原本朱场河河床内砂石遍布,行洪不畅。防洪治理工程疏通了河道,新建了护岸,抗冲、泄洪能力大幅度提高。

  据统计,自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以来,全国2058个山洪灾害防治县累计新建自动监测站5.2万个、简易监测站20多万个,配备报警设施100多万台套,编制县、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26万件,制作警示牌、宣传栏60多万块,发放明白卡5100多万张,组织培训和演练530多万人次,建成2058个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近3年全国年均山洪灾害致死人数由项目建设前10年的年均1200人降至480人。

  山丘区群众赞誉该项目为“生命安全保护伞”和“德政工程”。

  而从我国洪水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全局考量,此项目意义更大。面对当前人类还无法阻止的山洪灾害,在人地矛盾十分严重的我国,有效地预警山洪的发生,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就是防御山洪的最佳选择。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既是人类理性为山洪让路的体现,填补了我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空白,也构筑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同时也使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实现了延伸和扩展,显著提升了基层防汛决策指挥能力和防汛抗洪信息化水平。

  据国家防办介绍,截至目前,项目已建系统累计向287.5万责任人发布专项转移预警短信3200多万条,启动预警广播15.5万次,转移危险区群众约1883万人次,避免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大数据”支撑科学决策 搭建“人工天网”

  山洪袭来前,发出的预警信息来自哪里?根据什么判断和发送?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技术支撑单位——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记者找到了答案。

  工作人员演示进入全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显示屏上显现各地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站点的实时水雨情,并实时监控各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预警发布情况。系统还与全国水文情报预报等平台对接,实现对雨情、水情变化的动态监控和信息共享。

  类似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全国2058个山洪灾害防治县建成,并通过新建雨水情监测站点和信息共享,实现了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网络的基本覆盖。这张“大数据”支撑下的“人工天网”,使山洪防治的科学决策变得有据可依,更迅速、更严谨、更专业,实现从监测到预警的无缝衔接。

  河北鹿泉市石井乡石井村,是这张天网上一个细微的基点。村委会对面,太平河北支蜿蜒而过,河岸一侧安装的监测设施自动监测收集河道水位信息,并实时传输到市防汛预警平台,另外河道里还安装了外观类似水尺的简易水位观测报警设施,当水位达到预警值时会发出警报。村委会屋顶上安装的高音喇叭是实时报警装置,当水位达到临界值时,市防汛预警平台会向它发出指令,喇叭便自动广播撤离指令。受权发布信息的手机也可以无线遥控高音喇叭,发布报警信息。此外,村里还安有简易雨量报警器,实时监测收集雨量信息,降雨量达到50毫米就会自动发出响亮的报警声。

  “过去应对山洪灾害,县防指主要通过电话联系,了解村里雨量、河道过水情况,手段单一,决策也主要靠经验。现在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应用了自动监测、数据网络传输、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短信预警等许多先进科技手段,山洪灾害信息预报、预警速度大大提高,为群众的安全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鹿泉市水务局副局长吴素霞深有感触。

  实际上,其中的科技含量远不止这些。准确、及时的预警,需要全面的数据、有效的机制、科学的决策、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关键技术的研发。包括从技术层面规范项目建设,组织技术规范性文件的编制,实现从监测系统、信息汇集、预警平台到末端预警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的统一,推动实现计算机网络和视频会商系统互联互通,测评县级监测预警系统软件和山洪灾害防治设备等等。这些山区百姓看不见的技术工作不仅使“保护伞”撑得及时、可靠,也是以水利专业智慧服务民生的印证。

  据该中心副主任、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副组长郭良介绍,针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技术层面的难点如预警指标分析,中心组织专业单位开展基于地貌特征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开发相关分析软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按照1050平方公里划分小流域,提取小流域下垫面特征参数和标准化单位线等,用于预警指标的分析计算,均取得良好成效。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基础数据不仅是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的基础成果,还可服务于其他涉水业务管理,为实现水利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基层能力提供了新的手段。

  “一个都不能漏” 到户到人的群测群防

  山丘下的“生命保护伞”,除了以现代科技提升基层水利信息化和防汛现代化水平,还需要完善的预案和组织管理保障,同时以多种手段增强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群测群防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内容,承担着解决预警到户到人、群众怎么转移、往哪儿转等多个关键问题的重任。它与监测预警系统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如今,每个山洪灾害防治县下辖的村,都落实了预警信息员或责任人。从县里山洪预警平台发出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他们的手机上后,他们会马上通过广播、鸣锣、手摇报警器等向当地群众示警。这是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

  雷贤方是江西吉安市青原区的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员。518日晚,连降大雨的东固山区峰岭村又迎来一场暴雨。山区地形复杂,群众居住分散,他边跑边鸣锣预警,一路摔了好几个跟头。尽管用上了警报器、广播,但在电闪雷鸣的夜里,警报声等也可能唤醒不了全部的人。“必须挨家挨户敲门,一个一个地叫醒。人命关天的事,不敢大意!”那晚,雷贤方安全转移群众623人,没有人员伤亡。

  “以后真遇到山洪,我也不会慌。”参与河北元氏县山洪防御演练的村民刘若红说。通过演练,她懂得了许多避险知识,“大喇叭一让撤离,我就和家人往安全的地方跑。”黑水河乡旷村村委会一间专用房间里配备了专网固定电台、手摇报警器以及标有“安全转移路线”的标志牌,桌上放着《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山洪灾害明白卡”,村支书李占祥说:“家家户户一张‘明白卡’,怎么避,往哪儿跑,大人小孩都知道。”

  有规范才有保障。建以致用,管理与养护都需到位。国家防办印发的《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村应按照“建立一套责任制体系”“编制一个防御预案”“每年组织一次培训”等“十个一”项目要求建设群测群防体系。5月,国家防办与财政部农业司联合印发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维护指南》,要求各地根据《指南》确定的运行维护任务,建立非工程措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维护经费。

  今年汛前,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部署下,全国各地都已把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作为防汛检查的重要内容,采取县(市、区)自查和省、地市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已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发挥防灾减灾效益。

  山丘之下,难阻不测山洪浊浪;生命至上,科学预警化险为夷。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世界难题,未来较长时期,山洪灾害防御仍将是我国洪水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目前,全国已进入主汛期,暴雨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将会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带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防汛抗洪思想指导下,我国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必将持续得到增强和完善,山丘之下的人们过上安生日子的希望正在变成现实。

  (本报湖南、河北、江西记者站提供辅助采访)

 

bet365appios
 主办:桂林市水利局·管理
地址:桂林市骝马山北巷8号 邮编:541001 电话:2802064 E-mail:glwater2012@163.com
技术支持 & 网页制作:桂林市信息中心

桂林网警 网上报警岗亭

 桂ICP备12005097号  桂公网安备 45030202000011号